关于犬猫肾衰竭的原因、种类、肾衰竭时的症状及改善方法的总结。
尤其是猫,患肾衰竭的并不少见,但即便不幸患上了肾衰竭,我们也在研究通过科尔迪改善免疫力、提供必要的营养来稳定和改善肾功能的方法。
改善肾衰竭和肾病
尤其是老龄猫,肾功能下降或肾脏失去功能的情况较为常见。
受损的肾脏无法恢复。
因此,为了防止肾衰竭的症状恶化,维持剩余肾脏的功能,减轻肾脏的负担非常重要。
通过点滴(静脉点滴或皮下补液)促进毒素排出,旨在缓解症状和改善肾功能。
在肾前性或肾后性情况下,治疗其诱发疾病也至关重要。
为了抑制肾衰竭的进程,需要在动物医院治疗的同时,进行肾脏护理,维持体力和肾功能。
为此,推荐您在家中实施以下方法。
若恢复了活力和食欲,说明您的努力已见成效。
- 通过湿粮或汤增加水分摄入
- 进行免疫对策
- 使用EPA/DHA进行抗炎对策
- 通过BCAA和绿色三叶草补充必需氨基酸
若对科尔迪、EPA/DHA、BCAA(氨基酸)/绿色三叶草(反刍动物的胃袋)等有任何不明之处,请随时与我们联系。
犬和猫的肾衰竭和肾脏病
这是一种在狗和猫中都可能发生的疾病,但猫患肾衰竭的几率较高。有海外报告显示,30%的15岁以上的猫患有慢性肾衰竭。
猫容易患肾衰竭的原因之一被认为是它们饮水量少,导致肾脏在浓缩尿液方面负担较重,进入老年期后更容易患肾脏病。
此外,2016年的一项研究表明,猫肾脏中的一种称为“AIM”的特殊蛋白质功能不足,这可能是导致慢性肾病的因素。
无论在人类还是犬猫中,肾脏都扮演着类似咖啡过滤器的角色。
肾脏过滤和排除体内的废物和盐分,将必要的物质重新吸收入尿液中,以调节体内的水分。但如果这一功能失效,体内废物累积就会引起各种症状。
当废物和毒素不能有效排泄时,会导致“尿毒症”或“高钾血症”等病态。
肾脏与肝脏一样,被称为“沉默的器官”,当血液检测出现异常数值时,通常已超过70%的肾功能失效。
在人类和犬猫中,一旦肾脏失去功能(受损),就不能恢复,因此,如何减少对正常肾细胞的损害,是与肾衰竭和平相处的关键。
肾衰竭是一种难以控制的疾病,但通过饮食疗法和治疗,可以减轻对肾脏的负担,让宠物享有安详的晚年生活。
肾衰竭的种类
按照肾脏受损的部位,肾衰竭可以分为三种类型。
肾脏中有许多血管,当肾脏前的血管系统发生障碍,导致流向肾脏的血流量改变(血流量减少)时,会引发肾前性肾衰竭。
肾前性肾衰竭的原因包括脱水、贫血、心衰、内分泌障碍、丝虫病等。
②肾性
指的是肾脏本身出现问题时引发的肾衰竭。
其原因包括寄生虫、感染症、外伤、肿瘤、药物中毒等。
先天性异常(生来就存在的异常)也属于此类。
③肾后性
指的是由于肾脏排尿系统出现异常引发的肾衰竭。
其原因包括尿结石(泌尿系结石/膀胱结石)、膀胱肿瘤、排尿障碍等。
根据病程,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。
顾名思义,肾脏“突然”功能衰竭的肾衰竭。
多由结石导致的排尿障碍,或药物/毒物引起。
一天之内急剧恶化,是非常可怕的疾病。
②慢性肾衰竭
指肾脏的滤过功能逐渐丧失引起的肾衰竭。
需要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逐渐进展,因此出现症状时,往往肾脏70%以上的功能已经衰竭。
据称每3只猫中有1只,10只狗中有1只在一生中会患上慢性肾病,尤其在猫中是主要的死因之一。
肾衰竭的症状
急性肾衰竭的情况下,会出现食欲不振、呕吐、腹泻、精神萎靡等症状。
有些宠物会因肾脏疼痛而发出叫声,甚至变得具有攻击性。
慢性肾衰竭的情况下,由于病情进展缓慢,可能不会有明显症状,但通常会看到饮水量增加和排尿量增加。
另外,还可能出现特殊的口臭(氨气味)、贫血(由于肾脏障碍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减少)、因脱水引起的便秘等。
当肾衰竭进展,引发尿毒症时,可能会出现痉挛发作和昏迷等神经症状。
诊断
通过血液检查,可以看到BUN(尿素氮)、Cre(肌酐)、IP(磷)等指标升高,红细胞计数降低。
(其他项目也可能会出现异常值)
尿液检查则通过检查尿比重、UPC(尿蛋白/肌酐比)和UAC(尿白蛋白/肌酐比)的数值,来诊断肾衰竭。
肾衰竭的分类采用“IRIS分类”,根据其阶段可以评估剩余肾功能的程度。
| IRIS分类 | |||
|---|---|---|---|
| Stage | Cre(肌酐) | BUN(尿素氮) | 剩余肾功能 | 
| Stage 1 | 狗 1.4以下 猫 1.6以下 | 无异常 | 33~100% | 
| Stage 2 | 狗 1.4~2.0 猫 1.6~2.8 | 轻度升高 | 25~33% | 
| Stage 3 | 狗 2.0~5.0 猫 2.9~5.0 | 中度升高 | 10~25% | 
| Stage 4 | 狗和猫 5以上 | 重度上升 | 不到10% | 
此外,自2015年以来,爱德仕(Idexx)推出了名为“SDMA”的检测方法,可以早期发现慢性肾衰竭,建议一同进行检测。
其他情况下,还可能使用X光、超声波、造影法或测量血压。
治疗方法
通常通过点滴(静脉点滴、皮下补液)促进毒素的排出,以期缓解症状并改善肾功能。
对于肾前性或肾后性情况,治疗引起这些问题的基础疾病也是重要的。急性肾衰的情况下,症状可能迅速恶化,甚至威胁生命,因此需要紧急治疗。
如果治疗延误或肾损害严重,可能会转变为慢性肾衰。
对于慢性肾衰,除了点滴,还可以通过更换饮食、口服药物或注射药物来延缓肾功能的下降,抑制症状恶化。
通常情况下,皮下补液后液体会在半天至一天内被吸收,但如果不能被吸收,过剩的水分会表现为水肿。
水肿部位容易变冷,不仅会导致循环不畅,废物排泄不顺,还会引起代谢下降和免疫力降低。
皮下补液多在肩胛骨间进行,因此前腿容易出现水肿,可能会发现走路异常或甩前腿的动作。
此外,还可能出现呼吸加快或张口呼吸的情况。
补液后的第二天,建议在家确认液体是否被充分吸收,如果未被吸收,请调整皮下补液的量。
肾脏处方食品的陷阱
当肾脏指标高于正常值时,通常会建议更换处方食品。
处方食的内容是为了减轻肾脏的负担,即减少代谢废物,因此通常都是低蛋白质含量的食物。
然而,考虑到狗狗和猫咪本来就是食肉动物(尤其猫咪是完全的食肉动物),过度限制蛋白质会导致能量不足,尽管肾脏指标有所改善,但许多猫狗会出现体力和活力不足的情况。
实际上,对于患有肾病的猫咪,通过限制蛋白质来预防病情进展的实验证据并不明确。
- 充分摄取水分
- 控制适量的蛋白质
- 使用优质蛋白质(氨基酸评分接近100的蛋白质)
- 增加脂质
水分摄取量
建议将干粮换成湿粮,或者提供含有大量汤汁的自制食物。
适量的蛋白质
由于每只宠物对蛋白质的处理能力不同,建议尝试比当前使用的食物稍低蛋白质含量的食物。
通过定期的血液检查,了解肾脏指标的变化,从而找到适合该宠物的蛋白质量。
优质蛋白质
氨基酸评分越接近100,表示该蛋白质分解时产生的代谢废物越少,对肾脏的负担越轻。
然而,氨基酸评分高的食材(肉、鱼、蛋)通常也是高蛋白质的,所以在使用时请从少量开始。
对于肾功能低下的宠物,补充必需氨基酸BCAA有望改善症状。
另外,建议使用反刍动物的胃袋绿毛肚。
④脂质的补充
控制蛋白质量会导致整体能量(卡路里)不足。
长期能量不足,会导致身体内的蛋白质(如肌肉)被消耗,结果产生大量代谢废物。
为防止这种情况,需要通过碳水化合物和脂质来补充能量,但狗狗和猫咪并不擅长分解碳水化合物。
特别是猫咪中,有许多无法耐受谷类的,而它们比碳水化合物更擅长代谢脂质。
脂肪有多种类型,在肾衰竭的情况下,肾脏可能会出现炎症,因此为了缓解这种炎症,推荐使用Omega-3脂肪酸。
Omega-3脂肪酸包括植物源的亚麻籽油和紫苏油,及动物源的EPA和DHA。
植物源的Omega-3脂肪酸通过体内的转换酶变为动物源的Omega-3脂肪酸,具有抗炎和抗肿瘤作用,但某些狗狗和猫咪的转换酶功能不佳。
为了确保效果,建议直接通过EPA和DHA形式摄取,如磷虾油(南极磷虾中的EPA/DHA)。
※过量的脂肪会增加胰腺负担,可能引发胰腺炎,所以请从少量开始。
我们研究室还在探讨Cordyceps的免疫调节功能是否能帮助肾脏功能。
预防方法
与我们不同,让狗狗和猫咪主动喝水是有难度的,特别是猫咪的祖先曾生活在沙漠,因此相比狗狗,猫咪的饮水量总体较少。
此外,目前很多宠物猫狗都吃干粮,靠食物摄取的水分几乎为零。
另外,即使增加了饮水量,如果不通过排尿充分排出废物也是没有意义的。
有些干粮为了提高狗狗和猫咪的食欲,含有较高的盐分。
尤其是质量较差的干粮,其盐分更高,这类食物通常还含有丰富的香料等添加剂。
减少高盐分食物的摄入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,因此也建议减少零食、肉干、木鱼花、煮干等摄入。
如果您使用市售的饲料,请务必在购买前仔细检查其原材料和成分。为了早期发现问题,当宠物进入老年期时,应定期进行血液和尿液检查。
另外,猫咪如果发现猫砂盆不干净,有可能会拒绝如厕。
因为忍耐尿意会加重肾脏的负担,所以保持猫砂盆的卫生也很重要。
猫咪通常在超过6岁时容易患上肾衰竭,因此要仔细监测其日常饮水量和排尿量是否有变化。
免疫力的下降也会影响肾脏功能。
免疫力是维持全身平衡的重要因素,不仅与肾衰竭有关,还可能引发其他疾病。
为了让宠物尽量健康、平静地生活,日常护理是必须的。
Cordy产品期望通过恢复自身的免疫调节能力来维持健康。
对于患有肿瘤等疾病的狗、猫及其他异国宠物来说,该产品有可能在积极治疗的过程中减轻副作用,或在无其他手段的情况下帮助维持生活质量(QOL)。
此外,因有机锗的促进血液流动作用,有些病例显示其肾脏数值有所改善。
如有任何疑问,请随时联系我们。
拥有替代疗法和西医两方面的动物医院工作经验,并有丰富的Cordy临床经验。在Monolith期间,曾处理许多仅靠西医难以应对的病例,深刻领会到免疫的重要性。
她提倡并致力于普及“为了宠物的健康维护和改善,不仅仅依赖药物治疗,还要反思日常生活环境和饮食,通过家庭护理来维持免疫力,打造不易生病的体质”的理念。

 
					


